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因为胰瘘与PD术后其他并发症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等。我们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胰瘘的发生机制有:胰肠吻合口严密性差;胰酶被激活后消化腐蚀吻合口;胰肠吻合口附近局部肠襻压力增加等。引起胰瘘的因素有胰肠吻合方式(术中唯一受术者控制的因素);胰腺质地(胰腺质地软更容易发生胰瘘);胰管扩张程度(胰管直径<3 mm更容易发生胰瘘);术中对于胰腺断面的处理情况;术前血清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等。如何降低胰瘘发生率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证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胰肠吻合的可靠性,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国内外医师提出了多种胰肠吻合方式,如洪氏一针法胰管-空肠吻合、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贯穿式胰肠连续缝合、U形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单层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改良降落伞式胰管-空肠吻合等,但大多采用内引流,少数外引流方式。有研究认为外引流较内引流可降低胰瘘发生率,外引流的优点:早期就将胰液完全引流出体外,避免其在肠道内被过早激活,减少与吻合口接触的机会,有效降低肠腔内压力,较好地保持吻合口的完整性与严密性,减少术后B、C级胰瘘及由胰瘘引发的更严重并发症。而外引流的缺点有导管滑脱以及胃瘫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有研究表明内、外引流远期并发症相当,国内外学者目前就开腹PD胰管内引流还是外引流临床价值更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发现LPD应用胰管支架分离式外引流,将外引流转为内引流,使内外引流优点最大程度发挥,术后B、C级胰瘘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