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策略
    吴军, 琴瀚姣, 盛基尧, 张学文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 10 (01): 1-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1.01.001
    摘要 (87) HTML (8) PDF (1063 KB) (167)
  • 2.
    Minilap辅助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陈阳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 10 (04): 432-43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0008
    摘要 (682) HTML (0) PDF (1009 KB) (47)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常规治疗是三孔或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近年来单孔或减孔LC蓬勃发展,但大多需依赖特殊器械(多通道Trocar、弯曲器械等)或自制手套,且多个平行器械间的"筷子效应"常难以避免。针对上述问题,本单位摸索出两种改良术式——常规器械下经脐两侧"括弧样入路"隐疤LC和Minilap辅助两孔LC。本视频采用Minilap针型抓持器取代传统的右上腹5 mm胆囊抓钳,必要时辅以荷包线缝吊胆囊壶腹浆肌层向右上方牵引以加强胆囊三角暴露,其余操作要领基本同传统三孔LC,故容易习得并推广。本方法集三孔及单孔LC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规避了各自的不足,既不"为了单孔而单孔",也不"为了小切口而小切口",从而实现了微创性、美观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的高度统一,适用于绝大多数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 3.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鉴别诊断的进展与争议
    冯梦宇, 张太平, 赵玉沛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 08 (03): 179-18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3.001
    摘要 (50) HTML (4) PDF (1075 KB) (35)
  • 4.
    胆囊板Laennec膜间隙逆行分离联合Pringle法在困难胆囊LC术中应用(附视频)
    周后平, 袁源, 欧廷政, 李贝贝, 尚明铭, 姚本能, 宋新, 罗雪梅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5): 540-544.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5.013
    摘要 (479) HTML (7) PDF (1469 KB) (35)
    目的

    探讨胆囊板Laennec膜间隙逆行分离联合Pringle法在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困难胆囊LC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62例;年龄24~85岁,中位年龄4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胆囊板Laennec膜间隙逆行分离联合Pringle法行LC,对照组行传统LC。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实验组无中转开腹,对照组中转开腹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9)min、(17±6)ml、(7.1±0.9)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8)min、(47±6)ml、(7.5±0.9)d(t=-9.75,-25.25,-2.02;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胆囊板Laennec膜间隙逆行分离联合Pringle法行困难胆囊LC,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有利于安全分离和保护重要管道,减少中转开腹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 5.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筛查
    丁成明, 侯嘉丰, 陶光伟, 齐硕, 谢翼, 冯灿, 陈振坤, 蒋心渺, 邓鑫, 彭健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1): 22-2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1.005
    摘要 (117) HTML (0) PDF (1385 KB) (33)

    原发性肝癌(肝癌)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型3种,其中HCC占85%~90%[1]。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6位,而中国肝癌患者约占全世界肝癌患者的50%左右,且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此外,肝癌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其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居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2位[3]。究其原因为肝癌起病隐匿,疾病进展快,初期常很难发现,确诊时基本已发展至中晚期。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根治性治疗,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多种HCC早期诊断方法,旨在为HCC早期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 6.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修复时机
    刘文峥, 陈勇军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2, 11 (06): 555-55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2.06.005
    摘要 (71) HTML (0) PDF (1375 KB) (26)

    1905年Mayo首次报道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修复胆囊切除术导致的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其后IBDI经历了两次发生高峰,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开腹胆囊切除术和90年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广泛开展时。目前,LC致IBDI发生率为0.104%~0.38%,占全部IBDI的80%~85%,成为导致IBDI的首要原因[1]。站在手术者的角度,手术过程中曾发生IBDI的外科医师占72.3%~80%[2]。但由于IBDI统计的难度,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此外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ERCP及相关操作导致的IBDI也见于文献。

  • 7.
    胰腺囊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于源泉, 李江涛, 彭淑牖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6, 05 (06): 341-344.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6.06.001
    摘要 (49) HTML (1) PDF (2262 KB) (23)
  • 8.
    肺腺癌胰腺转移伴门静脉侵犯一例
    王迪, 吕少诚, 黄金灿, 潘飞, 姜涛, 郎韧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4): 457-46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4.019
    摘要 (42) HTML (4) PDF (1982 KB) (22)

    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胰腺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1]。其中胰腺转移性肿瘤发病率较低,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胰腺转移性肿瘤,而肺癌胰腺转移较为罕见,一项纳入胰腺转移瘤切除患者的研究中,仅2%患者的转移灶来源于肺[2]。肺癌胰腺转移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且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相关报道较少。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我科诊治的1例肺腺癌胰腺转移伴门静脉侵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报告如下。

  • 9.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及其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单季军, 李相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2): 157-16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2.007
    摘要 (82) HTML (2) PDF (1320 KB) (19)

    胆管癌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癌症,可发生在胆道树内的任何地方。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亦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是胆管癌中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胆管癌总数的60%[1]。HCCA患者因胆道梗阻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为皮肤黄染、小便颜色加深、陶土样便、血清胆红素升高、肝酶异常等。高胆红素血症及肝功能异常会对手术安全性产生极大影响。胆道梗阻是HCCA的重要标志,评估胆道梗阻的程度,结合适当的胆道引流计划,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术前减黄方式包括PTCD、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3种。笔者在本文对HCCA患者术前是否需要常规行减黄治疗,应该采取何种减黄方法及术前减黄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作一阐述。

  • 10.
    劈离式肝移植血管分割与重建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 华南劈离式肝移植联盟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2): 167-17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2.009
    摘要 (158) HTML (20) PDF (1886 KB) (18)

    血管分割与重建是劈离式肝移植的最关键技术之一,为规范劈离式肝移植血管分割与重建的技术流程,优化手术细节,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而促进我国劈离式肝移植快速发展,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华南劈离式肝移植联盟组织国内领域知名专家,针对供肝血管评估、分割原则、供受体匹配、血管重建等技术细节和方案制定中国专家共识。

  • 11.
    基于Kupffer细胞特异性摄取的术中超声造影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许静涌, 宋京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3): 253-25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3.001
    摘要 (65) HTML (0) PDF (1270 KB) (18)

    超声技术是肝脏疾病诊治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术前应用主要为肝脏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此外还包括对肝弥漫性病变,如肝硬化、脂肪肝等的严重程度评估,术后超声主要用于治疗后病灶及残余肝脏的随访。术前和术后超声多为超声医学科医师的工作,而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则是肝脏外科领域的内容,在肝脏外科应用的历史超过40年[1]。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精准肝切除和微创外科理念的兴起与推广,熟练掌握IOUS技术成为肝脏外科医师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

  •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处理方式选择
    汪学艳, 马延龄, 李海元, 王云鹏, 向琳, 董家鸿,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2, 11 (04): 338-34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2.04.003
    摘要 (37) HTML (2) PDF (1281 KB) (17)

    自1905年Mayo等首次报道使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修复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后,BDI引起了胆道外科医师的重视[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可应用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来修复BDI,但BDI的高发生率仍不可避免,仍有0.4%~0.6%的BDI发生于LC后[1,2]。BDI最佳修复方案应基于患者既往胆道修复手术史、肝脏损害程度及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BDI分型系统确定损伤分型、部位、程度和胆道梗阻持续时间进而作出选择。任何类型的修复重建手术最终目的都是恢复胆管的完整性及其连续性,无论采取何种术式进行修复,修复重建的胆管应是无瘢痕、无炎症、血供良好的健康胆管[1,2]

  • 13.
    重视胆道恶性肿瘤化疗联合靶向免疫的综合治疗
    王健东, 全志伟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2): 125-13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2.001
    摘要 (141) HTML (3) PDF (1297 KB) (17)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s,BTCs)是起源于胆道系统的异质性明显的一组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门部胆管癌、远端胆管癌及胆囊癌。绝大多数BTCs为腺癌,侵袭性强,预后极差。在世界范围内,BTCs是第二大肝胆胰肿瘤,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73年至2012年的大数据中可见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大幅上升(350%),肝外胆管细胞癌发病率则稳步升高(20%)[1]。由于BTCs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临床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5%~15%,即使相对早期发现能够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仍高于50%[2]。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及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BTCs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尝试了包括肝外胆管切除、半肝切除、肝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术式,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大范围肝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肝移植等术式,肝外胆管细胞癌施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但不幸的是对提高生存率无任何帮助。BTCs与其它肿瘤一样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单纯的外科手术不能治愈,故必须有综合治疗的理念。

  • 14.
    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转化治疗
    李斌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5): 511-51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5.008
    摘要 (42) HTML (1) PDF (1330 KB) (17)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肝内胆管分支衬覆上皮细胞,以腺癌最为多见。2020年统计约有906 000例新发原发性肝癌,其中ICC占10%~15%,即9.1~13.6万例[1]。IC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低,但在泰国和中国等地区发病较高[2]。ICC的危险因素包括肝硬化、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饮酒、糖尿病、肥胖、吸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吸虫感染,以及胆道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aroli病和炎症性肠病等[3]

  • 15.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焦点问题探讨
    魏小勇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6): 602-60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6.003
    摘要 (56) HTML (1) PDF (1199 KB) (17)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其年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占全球近一半[1]。早期肝癌患者可通过手术等治疗获得治愈,但因为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70%肝癌患者初诊即为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从而生存时间短,预后差。近年来,随着新的靶向及免疫药物的不断发展,肝癌的系统治疗取得显著进步,使肝癌的治疗格局发生了较大转变。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经过介入、靶向、免疫等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后使肿瘤缩小或降期,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转化治疗使越来越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从中获益,很多患者明显延长了总体生存期(OS),甚至获得了治愈。因此肝癌的转化治疗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转化治疗现在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本文主要对肝癌转化治疗的焦点问题,如适合人群、方案的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必要性及后续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晚期肝癌的转化治疗带来参考。

  • 16.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远端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疗效的影响
    潘冰, 吕少诚, 赵昕, 李立新, 郎韧, 贺强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6): 608-61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6.004
    摘要 (40) HTML (1) PDF (1095 KB)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远端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4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29~84岁,中位年龄66岁。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存预后的影响。采用X-tile软件分析确定淋巴结数目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分为两组。两组淋巴结数目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

    结果

    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3~45个,依据淋巴结数目临界值24个,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淋巴结数目<24个80例和淋巴结清扫数目≥24个24例。<24个组和≥24个组患者清扫出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5±5)、(3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1,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分为21%(5/24)、4%(1/24)和21%(26/80)、5%(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1,0.142;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6%、33.2%、25.9%和87.1%、63.7%、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5)。

    结论

    对于远端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24个可明显改善生存预后,且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安全风险。

  • 17.
    肝细胞癌转化治疗方式
    杜锡林, 谭凯, 贺小军, 白亮亮, 赵瑶瑶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6): 597-60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6.002
    摘要 (58) HTML (4) PDF (1162 KB) (16)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6位,肿瘤致死原因居第4位[1]。我国原发性肝癌新发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肝细胞癌(肝癌)最为常见。目前,肝癌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大多数患者初诊时病情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2]。此外,我国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大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病史,肝脏储备功能差,对于术后残肝体积要求也较高。转化治疗通过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分期和增加剩余肝体积的途经将不可切除肝癌转变为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目前转化治疗的方式也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3],但仍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探讨,笔者就目前肝癌转化治疗方式的现状和展望进行思考和概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 18.
    肝内胆管结石微创治疗策略
    邱朋, 邓正栋, 王剑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6): 591-59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6.001
    摘要 (54) HTML (0) PDF (1346 KB) (14)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好发于亚洲人群[1]。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分布一般较广泛且伴随着胆道狭窄,这也是该疾病术后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目前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系统、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等众多微创技术已取得一系列进展和突破,加之微创和快速康复等观念的提出及手术操作者的经验累积,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已逐渐微创化,显著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降低了术后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提高了该疾病的治疗水平[2]。由于各种微创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和适应证的把握不准,目前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旨在总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微创方式,分析各微创治疗手段的最佳受益人群,进一步探讨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个体化策略。

  • 19.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肝癌肝移植疗效提升中的研究进展
    王晓东, 汪恺, 葛昭, 丁忠祥, 徐骁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4): 361-36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4.001
    摘要 (92) HTML (1) PDF (1302 KB) (13)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CV)技术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利用计算机与相机模拟生物视觉,对图像进行精确分析[1]。现代医疗中,CV技术能借助各类AI算法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大量视觉特征,辅助疾病诊疗。自1963年Starzl等完成首例人体肝移植手术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肝移植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及完善,目前已成为各类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2]。肝移植作为一项涉及供受体双方多种变量因素的复杂手术,其在供受体筛选、移植预后预测等方面将会产生大量的医学图像用作评估,这与CV技术的优势较为契合。有效运用CV技术处理肝移植围手术期医学图像,将为肝癌肝移植疗效提升提供巨大助力。

  • 20.
    胆囊癌临床分型的合理性及其与预后关系——单中心486例分析
    付佳禄, 张景玮, 金哲川, 张东, 耿智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 (02): 173-17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3.02.010
    摘要 (79) HTML (0) PDF (1412 KB) (13)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临床分型的合理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486例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64例,女322例;年龄30~88岁,中位年龄63岁。胆囊癌临床分型:腹腔型234例,肝脏型138例,肝门型49例,混合型65例。临床分型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建立胆囊癌树增强朴素贝叶斯(TAN)网络生存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

    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分型与患者的年龄、术前TB、CEA、CA19-9、CA125(H=20.45,56.90,24.10,55.62,31.19;P<0.05)以及病理分型、组织学分化、血管侵犯、神经浸润、T分期、N分期(χ2=11.50,15.44,119.69,38.95,255.57,25.34;P<0.05)有关。腹腔型、肝脏型、肝门型、混合型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7、18.5、17.0、10.0个月,临床分型与预后明显相关(χ2=71.14,P<0.05)。TAN网络生存预测模型显示,胆囊癌临床分型和T分期、周围组织器官侵犯、CA19-9及TB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对胆囊癌患者术后1、2、3、5年生存预测的AUC分别为0.83、0.78、0.70和0.69,准确度分别为0.76、0.66、0.73和0.84。

    结论

    胆囊癌临床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基于临床分型建立的TAN网络生存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预后,本中心数据验证了该临床分型的合理性。

阅读排行

更多